一、 培养目标
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身心健康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本学科应掌握较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独立开展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外国语水平要求能够达到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本专业领域专业技术交流。
4.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理念较为先进、能力比较全面、专长相对突出的面向学校体育工作、运动训练工作、社会体育指导管理工作、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工作等工作领域的并具有良好教学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专长因所修专业领域不同而各异。
5.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实事求是、严谨治学、诚实守信、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学术基本素养,恪守学术规范。
6.本学科应具备汲取新知识能力、发现新问题、获取新数据、采用新方法、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研论文的撰写能力。
二、学习方式与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三、招生对象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或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职人员。
四、培养方式/教学方式
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
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聘请导师为辅的联合培养方式。同时聘任长期从事体育硕士的培养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五、学分修读计划
课程 性质  |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学 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学 位 课 程 / 22 学 分 
  | 公共 学位 课程/ 10学分  | 1034502162  | 自然1辩证法  | 36  | 2  | 1  | 考试  | 所有领域(高水平运动员面授加自学 )  | 
1034502166  | 外语  | 72  | 4  | 1-2  | 考试  | |||
1034502163  | 逻辑学  | 36  | 2  | 1  | 考试  | |||
1034502169  | 计算机应用  | 36  | 2  | 2  | 考试  | |||
专业 领域 核心 课程/ 12学分 
  | 0452001201  | 体育课程导论  | 54  | 3  | 1  | 考试  | 体育教学 领域  | |
0452001202  | 体育教材教法  | 54  | 3  | 1  | 考试  | |||
0452001203  | 运动技术学习原理  | 36  | 2  | 2  | 考试  | |||
0452001204  |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  | 36  | 2  | 2  | 考试  | |||
0452001205  | 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 36  | 2  | 1  | 考试  | |||
0452002201  | 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  | 54  | 3  | 1  | 考试  | 运动训练 领域  | ||
0452002202  |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 54  | 3  | 2  | 考试  | |||
0452002203  |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试  | |||
0452002204  | 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  | 36  | 2  | 1  | 考试  | |||
0452002205  | 运动训练科学监控  | 36  | 2  | 2  | 考试  | |||
0452004201  | 社会体育学  | 54  | 3  | 1  | 考试  | 社会体育 指导领域  | ||
0452004202  | 健身理论与实践  | 54  | 3  | 1  | 考试  | |||
0452004203  | 运动处方  | 36  | 2  | 2  | 考试  | |||
0452004204  | 大众体育管理  | 36  | 2  | 2  | 考试  | |||
0452004205  | 运动休闲项目概要  | 36  | 2  | 1  | 考试  | |||
0452002202  |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 54  | 3  | 2  | 考试  | 运动训练高水平运动员领域(带*的课程可由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或教练授课)  | ||
0452002204  | 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  | 36  | 2  | 1  | 考试  | |||
0452002205  | 运动训练科学监控  | 36  | 2  | 2  | 考试  | |||
0452002206  | 专项运动训练1*  | 54  | 3  | 1  | 考试  | |||
0452002207  | 专项运动训练2*  | 36  | 2  | 2  | 考试  | |||
非 
 
 
 
 
 学 位 课 程 / 6 学 分  | 专业 
 
 
 
 
 
 
 
 
 
 
 
 选修 课程/ 6学分 
  | 0452001501  | 体育教学设计  | 18  | 1  | 2  | 考查  | 体育教学领域任选 3学分  | 
0452001502  | 体育教学模式论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1503  | 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1504  | 体育名师研究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1505  | 学校体育管理研究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2501  | 教练科学与艺术  | 18  | 1  | 2  | 考查  | 运动训练高水平运动员领域、运动训练 领域任选 3学分 (带*号的课程限选一门)  | ||
0452002502  |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评价方法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2503  | 运动生物力学应用研究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2504  | 运动营养学研究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2505  | 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  | 32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06  | 篮球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07  | 足球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08  | 排球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09  | 体操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10  | 武术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11  | 新兴项目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12  | 体育学科发展前沿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13  | 运动体育原理与技术论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4501  | 社区体育指导理论与方法  | 18  | 1  | 2  | 考查  | 社会体育 指导领域 任选3学分  | ||
0452004502  | 大众体育赛事策划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4503  | 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4504  | 体育营销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4505  | 健身俱乐部管理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0501  | 体育原理专题  | 18  | 1  | 1  | 考查  | 所有领域 任选3学分  | ||
0452000502  | 体育文化专题  | 18  | 1  | 1  | 考查  | |||
0452000503  | 体育管理专题  | 18  | 1  | 1  | 考查  | |||
0452000504  | 体育史专题  | 18  | 1  | 1  | 考查  | |||
0452000507  | 论文写作指导专题  | 18  | 1  | 1  | 考查  | |||
0452000506  | 体育统计专题  | 18  | 1  | 1  | 考查  | |||
必修环节/ 8学分  | 0452000284  | 社会实践/本科实习管理  | 2月  | 1  | 3  | 考查  | 所有领域  | |
0452000281  | 教学/训练/社体指导实践  | 20  | 1  | 2  | 考查  | |||
0452000282  | 裁判员/教练员/指导员培训  | 1项  | 2  | 1~4  | 考查  | |||
0452000285  | 学术活动(>8次)  | 8次  | 1  | 1~4  | 考查  | |||
0452000286  | 文献阅读/实地调研  | 
  | 1  | 2  | 考查  | |||
0452000283  | 专项运动技能实训  | 
  | 2  | 1~4  | 考查  | |||
应修总学分  | 36  | |||||||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电话: +86-579-82283155(招生), 82283146(管理)
                    传真: +86-579-82280337
                    电邮: admission@zjnu.edu.cn
                    邮编: 321004 
2018 ©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浙ICP备05001954号 technical support:
体育硕士(中文授课)
一、 培养目标
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身心健康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本学科应掌握较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独立开展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外国语水平要求能够达到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本专业领域专业技术交流。
4.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理念较为先进、能力比较全面、专长相对突出的面向学校体育工作、运动训练工作、社会体育指导管理工作、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工作等工作领域的并具有良好教学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专长因所修专业领域不同而各异。
5.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实事求是、严谨治学、诚实守信、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学术基本素养,恪守学术规范。
6.本学科应具备汲取新知识能力、发现新问题、获取新数据、采用新方法、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研论文的撰写能力。
二、学习方式与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三、招生对象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或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职人员。
四、培养方式/教学方式
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
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聘请导师为辅的联合培养方式。同时聘任长期从事体育硕士的培养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五、学分修读计划
课程 性质  |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学 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学 位 课 程 / 22 学 分 
  | 公共 学位 课程/ 10学分  | 1034502162  | 自然1辩证法  | 36  | 2  | 1  | 考试  | 所有领域(高水平运动员面授加自学 )  | 
1034502166  | 外语  | 72  | 4  | 1-2  | 考试  | |||
1034502163  | 逻辑学  | 36  | 2  | 1  | 考试  | |||
1034502169  | 计算机应用  | 36  | 2  | 2  | 考试  | |||
专业 领域 核心 课程/ 12学分 
  | 0452001201  | 体育课程导论  | 54  | 3  | 1  | 考试  | 体育教学 领域  | |
0452001202  | 体育教材教法  | 54  | 3  | 1  | 考试  | |||
0452001203  | 运动技术学习原理  | 36  | 2  | 2  | 考试  | |||
0452001204  |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  | 36  | 2  | 2  | 考试  | |||
0452001205  | 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 36  | 2  | 1  | 考试  | |||
0452002201  | 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  | 54  | 3  | 1  | 考试  | 运动训练 领域  | ||
0452002202  |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 54  | 3  | 2  | 考试  | |||
0452002203  |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试  | |||
0452002204  | 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  | 36  | 2  | 1  | 考试  | |||
0452002205  | 运动训练科学监控  | 36  | 2  | 2  | 考试  | |||
0452004201  | 社会体育学  | 54  | 3  | 1  | 考试  | 社会体育 指导领域  | ||
0452004202  | 健身理论与实践  | 54  | 3  | 1  | 考试  | |||
0452004203  | 运动处方  | 36  | 2  | 2  | 考试  | |||
0452004204  | 大众体育管理  | 36  | 2  | 2  | 考试  | |||
0452004205  | 运动休闲项目概要  | 36  | 2  | 1  | 考试  | |||
0452002202  |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 54  | 3  | 2  | 考试  | 运动训练高水平运动员领域(带*的课程可由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或教练授课)  | ||
0452002204  | 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  | 36  | 2  | 1  | 考试  | |||
0452002205  | 运动训练科学监控  | 36  | 2  | 2  | 考试  | |||
0452002206  | 专项运动训练1*  | 54  | 3  | 1  | 考试  | |||
0452002207  | 专项运动训练2*  | 36  | 2  | 2  | 考试  | |||
非 
 
 
 
 
 学 位 课 程 / 6 学 分  | 专业 
 
 
 
 
 
 
 
 
 
 
 
 选修 课程/ 6学分 
  | 0452001501  | 体育教学设计  | 18  | 1  | 2  | 考查  | 体育教学领域任选 3学分  | 
0452001502  | 体育教学模式论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1503  | 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1504  | 体育名师研究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1505  | 学校体育管理研究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2501  | 教练科学与艺术  | 18  | 1  | 2  | 考查  | 运动训练高水平运动员领域、运动训练 领域任选 3学分 (带*号的课程限选一门)  | ||
0452002502  |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评价方法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2503  | 运动生物力学应用研究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2504  | 运动营养学研究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2505  | 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  | 32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06  | 篮球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07  | 足球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08  | 排球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09  | 体操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10  | 武术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11  | 新兴项目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12  | 体育学科发展前沿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2513  | 运动体育原理与技术论  | 36  | 2  | 2  | 考查  | |||
0452004501  | 社区体育指导理论与方法  | 18  | 1  | 2  | 考查  | 社会体育 指导领域 任选3学分  | ||
0452004502  | 大众体育赛事策划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4503  | 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4504  | 体育营销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4505  | 健身俱乐部管理  | 18  | 1  | 2  | 考查  | |||
0452000501  | 体育原理专题  | 18  | 1  | 1  | 考查  | 所有领域 任选3学分  | ||
0452000502  | 体育文化专题  | 18  | 1  | 1  | 考查  | |||
0452000503  | 体育管理专题  | 18  | 1  | 1  | 考查  | |||
0452000504  | 体育史专题  | 18  | 1  | 1  | 考查  | |||
0452000507  | 论文写作指导专题  | 18  | 1  | 1  | 考查  | |||
0452000506  | 体育统计专题  | 18  | 1  | 1  | 考查  | |||
必修环节/ 8学分  | 0452000284  | 社会实践/本科实习管理  | 2月  | 1  | 3  | 考查  | 所有领域  | |
0452000281  | 教学/训练/社体指导实践  | 20  | 1  | 2  | 考查  | |||
0452000282  | 裁判员/教练员/指导员培训  | 1项  | 2  | 1~4  | 考查  | |||
0452000285  | 学术活动(>8次)  | 8次  | 1  | 1~4  | 考查  | |||
0452000286  | 文献阅读/实地调研  | 
  | 1  | 2  | 考查  | |||
0452000283  | 专项运动技能实训  | 
  | 2  | 1~4  | 考查  | |||
应修总学分  | 36  | |||||||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电话: +86-579-82283155(招生), 82283146(管理)
                    传真: +86-579-82280337
                    电邮: admission@zjnu.edu.cn
                    邮编: 3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