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五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教育文化交流研习营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国家发展的强劲引擎,全球进步的紧密纽带。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教育如同肥沃的土壤,滋养着人才的成长,奠定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教育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关键所在,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汲取养分,激发创新活力,让文化在传承中绽放时代光彩。放眼全球,教育文化交流恰似坚固的桥梁,连接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增进文化间的理解与包容,减少冲突与误解,为全球和平稳定筑牢根基,推动世界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校隆重推出“2025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教育文化交流研习营”项目(以下简称“研习营”),旨在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及其特色,促进文化交流,同时提升参与者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研习营依托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师资团队,整合国家级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平台,设计了学术研讨、文化体验、实践探究和成果展示四个模板,将带领学员开启一段独具价值、印象深刻的中国之旅。

一、活动主题:国际教育文化交流

二、申请截止时间: 2025531

三、申请对象:

(一)欧美国家公民;

(二)拟修读或在读教育学或人文社科类相关专业的高中生、本科生;

(三)中文水平良好者优先。

四、项目时间:202572日至15

五、费用说明:项目期间在中国境内的食宿、交通、集体活动及保险费用由主办方承担;往返返机票、签证申请等相关费用由参与者自理。

六、申请流程:

(一)网络报名:https://admission.zjnu.edu.cn

(二)名额为15-20人,学校将根据学生申请材料综合评审,择优录取;

(三)发送录取通知及邀请函。

七、申请材料

(一)有效护照

(二)在读证明

(三)成绩单

(四)语言能力证明

八、师资清单(暂定)

序号

姓名

简介

1

林一钢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第五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等。

2

王占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政策、比较高等教育等。

3

王良辉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哲学等。

4

周跃良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浙江省师范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研究等

5

钱旭升

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课程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二届浙江省督学,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教师教育等。

6

万秀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非洲教育等。

7

张天雪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特约教育督导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组专家,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育政策分析等。

8

朱佳

教授,博士生导师,ACM/IEEE/CCF高级会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常务理事,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计算教育学、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应用等。

9

鲍嵘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教育文化与哲学、高等教育原理等。

10

王耀村

正高级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科学与技术教育等。

11

陈殿兵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学院国际化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教育治理与领导力、比较教育、教育评价等。

12

陈法宝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主管,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教师教育等。

13

狄伟锋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研发智慧云在线公益平台,开展在线教育公益行动,项目入选国务院志愿者扶贫案例。

VIII

九、项目内容

、项目内容

(一)学术研讨

组织学员参与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分享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学及人文社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讲座主题涵盖国际比较教育、中国现代教育、当代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政策解读等,使学员能够拓宽学术视野,汲取多元知识养分,提升学术认知水平,深化对相关领域的理解与把握。

(二)文化体验

带领学员参观浙师大校园内的国家级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科技馆、校史馆以及非洲博物馆等地,体验先进教育技术、多元文化交流等;前往金华非遗实践基地古婺窑火,学习中国传统陶瓷制作工艺,探寻非遗文化魅力;前往横店影视城,体验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建筑文化的魅力,感受影视拍摄文化,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中国历史故事的演绎。

(三)实践探究

安排学员赴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或紧密合作的中小学、幼儿园及金华职业大学进行实地调研。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学员可以观察中国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师生互动等方面,了解中国基础教育注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特点;在金华职业大学,学生可以研究中国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模式,探讨职业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作用和经验;前往缙云县,体验共同富裕政策下农村地区的发展变化,增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理解。

(四)成果展示

举办总结汇报会,鼓励每位学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对中国教育某一方面的深入分析、提出的创新观点等;鼓励学员展示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收获,如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与中国学生和当地居民建立的友谊等。通过文化表演、摄影展、故事分享等形式,增进不同国家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对彼此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九、暂定日程

日期

时间段

活动内容

第一天

全天

接机/酒店修整

第二天

上午

开幕式及破冰活动

下午

文化体验:参观教师教育实训中心、非洲博物馆等,了解校园文化和国际交流成果

第三天

上午

学术研讨:中国文化与汉语基础,学习汉语基础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

下午

文化体验:金华双龙洞参观,感受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

第四天

上午

学术研讨:教育共富政策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国教育公平与发展政策

下午

实践探究:教育共富实践案例 —— 缙云县(欠发达地区),了解教育在促进地方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天

上午

学术研讨:指向科学素养提升的科技教育,研究中国科技教育模式

下午

实践探究: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前景

第六天

全天

文化体验:横店影视城,领略中国文化的前世今生

第七天

全天

自由活动/修整

第八天

上午

学术研讨:中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实践案例,了解中国高校管理与发展经验

下午

文化体验:金华大学生非遗实践基地 —— 古婺窑火,体验非遗文化传承

第九天

全天

体验教育学子的一天,参与中国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第十天

全天

实践探究:大中小协同育人案例 —— 走访附属幼儿园、中小学,观察中国基础教育协同模式

第十一天

上午

学术研讨: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多元路径探索,研究教育国际化策略

下午

交流座谈:国际化情况介绍、留学生招生等,了解留学中国机会与政策

第十二天

全天

成果展示:结业报告会准备,包括成果整理、汇报排练等

第十三天

上午

成果展示:学员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下午

表演与互动游戏,增进文化交流与友谊

第十四天

全天

修整/送机

 

十一、联系方式

联系人:叶紫平

电子邮箱:admission@zjnu.edu.cn

联系电话:+86-579-82283155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电话: +86-579-82283155(招生), 82283146(管理)
传真: +86-579-82280337
电邮: admission@zjnu.edu.cn
邮编: 321004

×

二〇二五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教育文化交流研习营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国家发展的强劲引擎,全球进步的紧密纽带。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教育如同肥沃的土壤,滋养着人才的成长,奠定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教育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关键所在,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汲取养分,激发创新活力,让文化在传承中绽放时代光彩。放眼全球,教育文化交流恰似坚固的桥梁,连接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增进文化间的理解与包容,减少冲突与误解,为全球和平稳定筑牢根基,推动世界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校隆重推出“2025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教育文化交流研习营”项目(以下简称“研习营”),旨在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及其特色,促进文化交流,同时提升参与者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研习营依托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师资团队,整合国家级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平台,设计了学术研讨、文化体验、实践探究和成果展示四个模板,将带领学员开启一段独具价值、印象深刻的中国之旅。

一、活动主题:国际教育文化交流

二、申请截止时间: 2025531

三、申请对象:

(一)欧美国家公民;

(二)拟修读或在读教育学或人文社科类相关专业的高中生、本科生;

(三)中文水平良好者优先。

四、项目时间:202572日至15

五、费用说明:项目期间在中国境内的食宿、交通、集体活动及保险费用由主办方承担;往返返机票、签证申请等相关费用由参与者自理。

六、申请流程:

(一)网络报名:https://admission.zjnu.edu.cn

(二)名额为15-20人,学校将根据学生申请材料综合评审,择优录取;

(三)发送录取通知及邀请函。

七、申请材料

(一)有效护照

(二)在读证明

(三)成绩单

(四)语言能力证明

八、师资清单(暂定)

序号

姓名

简介

1

林一钢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第五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等。

2

王占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政策、比较高等教育等。

3

王良辉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哲学等。

4

周跃良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浙江省师范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研究等

5

钱旭升

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课程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二届浙江省督学,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教师教育等。

6

万秀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非洲教育等。

7

张天雪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特约教育督导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组专家,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育政策分析等。

8

朱佳

教授,博士生导师,ACM/IEEE/CCF高级会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常务理事,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计算教育学、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应用等。

9

鲍嵘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教育文化与哲学、高等教育原理等。

10

王耀村

正高级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科学与技术教育等。

11

陈殿兵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学院国际化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教育治理与领导力、比较教育、教育评价等。

12

陈法宝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主管,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教师教育等。

13

狄伟锋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研发智慧云在线公益平台,开展在线教育公益行动,项目入选国务院志愿者扶贫案例。

VIII

九、项目内容

、项目内容

(一)学术研讨

组织学员参与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分享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学及人文社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讲座主题涵盖国际比较教育、中国现代教育、当代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政策解读等,使学员能够拓宽学术视野,汲取多元知识养分,提升学术认知水平,深化对相关领域的理解与把握。

(二)文化体验

带领学员参观浙师大校园内的国家级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科技馆、校史馆以及非洲博物馆等地,体验先进教育技术、多元文化交流等;前往金华非遗实践基地古婺窑火,学习中国传统陶瓷制作工艺,探寻非遗文化魅力;前往横店影视城,体验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建筑文化的魅力,感受影视拍摄文化,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中国历史故事的演绎。

(三)实践探究

安排学员赴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或紧密合作的中小学、幼儿园及金华职业大学进行实地调研。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学员可以观察中国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师生互动等方面,了解中国基础教育注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特点;在金华职业大学,学生可以研究中国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模式,探讨职业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作用和经验;前往缙云县,体验共同富裕政策下农村地区的发展变化,增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理解。

(四)成果展示

举办总结汇报会,鼓励每位学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对中国教育某一方面的深入分析、提出的创新观点等;鼓励学员展示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收获,如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与中国学生和当地居民建立的友谊等。通过文化表演、摄影展、故事分享等形式,增进不同国家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对彼此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九、暂定日程

日期

时间段

活动内容

第一天

全天

接机/酒店修整

第二天

上午

开幕式及破冰活动

下午

文化体验:参观教师教育实训中心、非洲博物馆等,了解校园文化和国际交流成果

第三天

上午

学术研讨:中国文化与汉语基础,学习汉语基础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

下午

文化体验:金华双龙洞参观,感受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

第四天

上午

学术研讨:教育共富政策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国教育公平与发展政策

下午

实践探究:教育共富实践案例 —— 缙云县(欠发达地区),了解教育在促进地方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天

上午

学术研讨:指向科学素养提升的科技教育,研究中国科技教育模式

下午

实践探究: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前景

第六天

全天

文化体验:横店影视城,领略中国文化的前世今生

第七天

全天

自由活动/修整

第八天

上午

学术研讨:中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实践案例,了解中国高校管理与发展经验

下午

文化体验:金华大学生非遗实践基地 —— 古婺窑火,体验非遗文化传承

第九天

全天

体验教育学子的一天,参与中国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第十天

全天

实践探究:大中小协同育人案例 —— 走访附属幼儿园、中小学,观察中国基础教育协同模式

第十一天

上午

学术研讨: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多元路径探索,研究教育国际化策略

下午

交流座谈:国际化情况介绍、留学生招生等,了解留学中国机会与政策

第十二天

全天

成果展示:结业报告会准备,包括成果整理、汇报排练等

第十三天

上午

成果展示:学员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下午

表演与互动游戏,增进文化交流与友谊

第十四天

全天

修整/送机

 

十一、联系方式

联系人:叶紫平

电子邮箱:admission@zjnu.edu.cn

联系电话:+86-579-82283155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电话: +86-579-82283155(招生), 82283146(管理)
传真: +86-579-82280337
电邮: admission@zjnu.edu.cn
邮编: 321004